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有哪些

5次 2025.08.07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曾对全球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作为病毒学研究和疫苗研发中的关键技术手段,对于可能被污染的环境、物品或医疗废弃物,通过灭活试验确认处理效果,降低传播风险。


  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


  1.病毒悬液制备:将保存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株接种于单层宿主细胞,在适宜条件(如37℃、5%CO?)下培养,待细胞出现明显病变(CPE)后,收获病毒液,经离心去除细胞碎片,测定病毒滴度,用维持培养基稀释至所需浓度,备用。


  2.消毒剂与病毒作用:在无菌条件下,取一定量的病毒悬液与消毒剂按比例混合(如1:9体积比),迅速混匀,置于规定的温度(如20-25℃)下作用,记录作用开始时间。同时设置阳性对照组(病毒悬液加等量PBS)和阴性对照组(消毒剂加等量维持培养基)。


  3.中和剂作用:到达规定的作用时间后,立即取上述混合液加入等量的中和剂,充分混匀,作用一定时间(如10分钟),以终止消毒剂的灭活作用。


  4.病毒滴度测定:将中和后的样本进行系列稀释(通常10倍梯度稀释),每个稀释度接种至96孔细胞培养板中的单层宿主细胞,每孔接种一定体积(如100μL),每个稀释度至少接种4孔。同时将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中和剂对照组(中和剂加病毒悬液)按同样方法处理接种。


  5.培养与观察:将接种后的细胞培养板置于CO?培养箱中培养,每日观察细胞病变情况,连续观察一定时间(如7天),记录各孔是否出现CPE。


  6.病毒滴度计算: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根据各稀释度孔的病变情况,确定能使50%细胞出现病变的病毒稀释度,进而计算出病毒滴度(对数值)。


  7.灭活对数值计算:根据消毒前后的病毒滴度,计算灭活对数值,公式为:灭活对数值=消毒前病毒滴度对数值-消毒后病毒滴度对数值。


  8.结果判定依据:参照相关标准(如前文提及的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等),结合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等的结果,判断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是否合格。若阳性对照组病毒滴度在规定范围内,阴性对照组无病毒生长,中和剂对照组无干扰作用,且3次重复试验的平均灭活对数值达到标准,则判定试验有效且消毒剂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效果合格。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 电话:400-133-600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天河实验室)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莲花砚路8号(黄埔实验室)

    邮箱:atc@gic.ac.cn